南都訊 記者張艷芬 去詩書路69號和71號的“船頭形”建築感受廣州的歷史吧,那裡有10%的民國時代六角形地磚,也有開發商如何“先拆後保”歷史建築的活生生展覽故事。廣州翠樺公司強拆金陵台妙高臺民國建築事件已逾一年,記者獲悉,這幢占地約180平方米的船頭形狀民國建築復建已竣工並已基本通過驗收。復建項目的負責人湯國華呼籲,希望建築內展覽區儘早對公眾開放。
  舊建築材料構件“能用盡用”
  負責這幢建築復建工作的項目負責人,是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湯國華。他說,整幢建築三層,室內占地約180平方米,建築面積不足400平方米,建築與原物一樣呈船頭形狀,地上部分造價約250萬元,地下部分約40萬- 50萬元,“考慮周邊以後建地下停車場,怕對建築主體有影響,地下打了十幾二十米深的樁”,整幢建築造價不到300萬元。
  這幢位於“詩書路69號和71號”的建築原建於上世紀40年代,這次復建對於舊建築材料和構件採取“能用盡用”的方式,外錶面按文物修繕原則復建。所以,10%踩在地面的六角形地磚是民國年代的,牆上80%的青磚也是民國時期的,甚至連門窗的鐵枝也被除了銹重新使用。
  將有被拆事件來龍去脈的展覽
  湯國華說,這幢建築首層北面會闢出20平方米,作為紀念整個金陵台妙高臺民國建築被拆事件來龍去脈的展覽。屆時會有文字、圖片以及老建築原建築構件展示給觀眾,包括青磚、民國工字鋼、磚柱、水泥柱、螺旋樓梯、“金陵台、妙高臺”巷名牌。湯國華呼籲,希望政府相關部門早日對公眾開放這個展覽。
  除了這20平方米區域作為展覽區,首層北面另外80平方米則用於社區街道辦事處辦公,而另外80平方米以及二層、三層則歸開發商使用支配。除了呼籲早點開發展覽,湯國華還呼籲希望可以恢復主體建築東面前花園處的波浪形通透圍牆。他說,勘查時發現建築主體東面有波浪形牆腳,後來報建時聚焦主體建築,忽略了圍牆,希望可以在主體建築東面4米處復建一面40釐米高的波浪圍牆,“這樣‘船頭’和‘波浪’更加呼應”。  (原標題:“金陵台”複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t67ptmgm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